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蒙恩招生网 > 中考资讯 > 报考 成绩查询

00775历史教育学自考学习资料:中学历史课程面面观

来源:www.lbqcx.com 2024-03-20

中考成绩查询

考生网为考生采集整理了“00775历史教育学自考学习资料:中学历史课程面面观“以供考生们复习用。自学考试教程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有关常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试知识点进行复习即可。

00775历史教育学自考学习资料:中学历史课程面面观

中学历史课程面面观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演进

1、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特征

1、基础性。
2、年代性。
3、综合性。
4、选择性。
5、多样性

2、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闪光点’

1、倡导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借助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

2、打造进步型历史学习评价体系。

3、《历史课程标准》具备肯定的‘弹性’。

3、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效果

1、从常识角度看,新课程看重程序性常识的学习,有益于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态度,培养探讨式的学习技巧。

2、从课程设计看,新课程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但又防止简单重复。

3、从学习技巧看,新课程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学习等特征,历史教学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4、历史课程改革的问题

1、有的新理念,如部分新的评价方法并没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当地经验,很多教师感到很难付诸推行。

2、教学资源贫乏,教师又缺少专业指导。

3、历史课程标准也不乏可商榷之处,如过于笼统,缺少层次,教师很难把握。

4、很多探讨性活动,需要学生花很多时间去图书馆找资料、采访人物、实地调查与整理资料、剖析资料等,推行起来相当困难。

5、教师使用教程仍然缺少应有些自主权。

5、台湾区域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社会反响

1、对前几年推行的‘认识台湾’课程,不少学者觉得它使国家主体性丧失。

2、关于初中取消独立的历史课程,一些专家也不赞成。第一,历史是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不可以被割裂,而且合并成社会科也不符合学术分类,合科教程没办法撰写;第二,历史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要紧环节,‘社会’没办法彰显其重要程度,也没办法培养国民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怀;第三,历史在‘社会’中所占分量少,以后学生的历史程度将大为低落。

6、台湾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世界史的常识不够完整。

2、将台湾史内容插入中国史课程的部分章节中,虽然台湾史学界没太多的反对建议,但台湾史占中国史19章中的4章,比率较大。

7、香港课程的宗旨

1、提升研习历史的兴趣及热忱。

2、促进对人类过往活动的认识和知道,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与今日社会互相联系。

3、鼓励学生知道历史证据的本质与运用,以打造其常识。

4、促进对因果、沿革及异同等定义的认识。

5、培养基本的学习技能。

6、奠定日后研习及追寻个人兴趣的好基础。

第二节中学历史课程目的

1、美国历史课程目的

1、年代的考虑。
2、历史的认知。
3、历史的剖析与讲解。
4、历史的研究能力。
5、历史的问题剖析与决策。

2、澳大利亚中学历史课程目的

1、在认可的课题上,引导学生知道作为澳洲人的意义。

2、在族群文化议题上,主要引导学生知道澳洲文化遗产的特点,澳洲文化是由不同族群文化所组成。

3、在族群的关系上,引导学生知道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互动方法,可以知道原住民在历史上的要紧议题和事件,与知道原住民的历史看法。

3、英国历史课程的目的

1、在常识学习上,学生需要学习三门英国史,一门欧洲史和两门世界史,理解并学会常识、技能。

2、在情感目的上,强化道德教育与通过历史学习进步学生关于历史上政治方面的常识的理解,包含议会规范和其他形式的政治规范的要紧特点,选举权的进步等。

3、在能力培养上,看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4、日本初中历史课程目的

1、加深对日本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作为国民应有些自觉。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公正判断、适合表现的能力和态度。

5、台湾高中小学历史课程的目的

1、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能主动学历史,吸取历史经验,增进人文素质。

2、引导学生知道历史常识的特质,使其认清历史变迁对年代的重要程度,以强化其考虑与剖析能力。

3、引导学生思索人我、群我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认可感与责任心。

4、培养学生具备开阔的胸襟及世界观,使他们能以更宽广的角度思索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6、历史定义的概念

历史定义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属性的反应。它具备概括性和层次性。

7、历史现象

历史上较广泛地域、较长期内发生的,带有常见性、一同性的社会现象。

6、怎么样进行历史定义教学

1、运用变式组织感性材料2、看重历史定义的相互比较3、建构系统化的历史定义体系。

7、历史学科能力的内容

1、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就是从史料教程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历史阐释能力。就是对材料的剖析和解析,分为两个层次:辨别和讲解

3、历史论述能力。就是以史实作为证据,史论结合的对历史问题进行叙述与评论的能力。叙述能力包含:剖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评论能力包含:对史实本身的评价、对有关历史论述的评价、独立的提出一种适合的看法并进行论证。历史地论述能力是最高层次的学科能力目的。

8、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1、对祖国、民族的认可及爱国主义情感。

2、人文主义情怀。
3、正直为人的品格。
4、求真、求实、革新的科学态度。

9、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办法

1、以疏导为主。
2、平等交流与交流。

10、历史每个教学目的的关系

1、历史常识教学是基础,学生不学会基本的历史常识,历史学科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没办法顺利生成。

2、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是核心,他是历史教学水平提升的保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调,它能够帮助常识转化和升华为信念。

第三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定义

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一般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主要说明或规定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内容与教程撰写的需要、教学建议和学业评价等,是教程撰写、师生教学和课程评价的依据。

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差异

1、课程标准是国家拟定的某一学段的一同的、统一的基本需要,或者说是最低需要,而不是最高需要(如教程大纲)

2、课程标准主如果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

3、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描述尽量是明确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如教学大纲)。

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变化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进步。

2、课程目的着眼于将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需要。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推行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给教师的教学、教程撰写等留下足够的空间。

4、新课程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特征

1、体现‘以学生进步为本’的新理念。

2、构建新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

3、规范中学历史教学行为。

4、主张探讨式的历史学习技巧。

5、怎么样运用新课程中的历史课程标准

1、全方位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正确处置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

3、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

4、注意课程标准的弹性。

第四节中学历史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的定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点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推行条件。

2、历史学科开发借助课程资源有哪些用途

1、激起学生学史的兴趣。

2、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3、形成‘探讨式’的学习技巧。

3、历史课程管资源开发借助的内容和渠道

1、历史教科书资源

2、图书馆资源

3、乡土和社区资源

4、期刊和网络资源

第五节中学历史选修课程

1、选修课的定义

选修课是指学校所开设的,并不需要学生每人都学,但学生可依据我们的需要、兴趣与能力有肯定选择自由的教学科目。

2、选修课的意义

1、解决‘常识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2、缓解‘常识更新’与‘课程滞后’的矛盾

3、中学历史选修课的特征

1、专题性。
2、灵活性。
3、针对性。
4、闲暇性。

4、历史选修课推行的问题

1、教程问题

2、师资问题

3、教学问题

热点专题

  • 2024自学考试06087工程项目管理复习提纲四
  • 全国2014年十月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考试真题
  • 2024自学考试05156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四)

[中考成绩查询]2024年四川攀枝花中考

[中考成绩查询]2015年4月自学考试004